[摘要] 钢32号街坊始建于1954年,1956年建成,因其具有代表性的对称结构,尖顶、红砖、红色的窗框,被称为“苏联楼”或“苏联红楼”。在包头,这样有着深刻时代烙印的“苏式”建筑,还有多处留存。如今,历经几十年的风雨,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建筑,已经走到了生死攸关的路口,去留也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。
修缮工程已全面展开
“现在小区内部建筑老旧,屋顶漏雨严重,供暖系统严重老化,道路、铺装破损,绿化、植被杂乱,小区管网系统整体跑冒滴漏严重,所以政府才决定投资修缮。”钢32号街坊所属的昆区前进街道办钢37居委会主任高丽华介绍称,从6月份起,街道办、居委会就开始前期的摸排动员工作,利用入户调查等方式收集居民意见。通过5次入户调查,收集到1200多户居民的意见,想拆迁的只有117户。
小区居民张大爷对主张拆迁的居民表示反感,他认为,一些人想要拆迁无非是希望能够多要些拆迁补偿款,置城市发展和历史文化于不顾。而且他觉得,从实际情况来看,保护性修缮改造是最合适也是最现实的改造方式,“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,一两年之内拆迁几乎没有可能,但小区居民还得继续居住,而房屋和地下管网的老化问题已经非常严重,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。就拿我家来说,住在三楼,每到夏天下雨的时候,漏雨都非常严重,我担心楼上的瓦片都会掉下来,冬天暖气几乎没有温度。这些都是迫切要解决的,把这些问题解决了,让这个小区留存下来是不错的选择。”张大爷认为,城市发展变化,总要给后人留下点记忆。
7月初,钢32号街坊修缮改造工程正式拉开帷幕,此次工程共包括5项具体项目:上下水管网、直饮水、供暖管道更换,电量增容、窗户更换,屋顶防水、更换瓦片,楼道亮化、墙体保温立面维修,小区亮化美化并配备健身器材。整体项目从7月5日开始正式推进,预计在9月份水暖电全部改造完毕,最晚10月份所有工程交工。其中,屋顶防水工程中,因为原来的房顶建造属于人字结构,中间有部分加固的松木,很多居民将松木卸掉制作家具,导致房屋结构出现问题,修缮过程中将使用铁质材料进行加固。居民家中的窗户等也都会更换为铝质新型窗户。“小区施工难点是不能停用地下管网设备,现在只有供热可以停下更换,其他地下管网都是新建,建设好接通使用以后,再停用原来的设备。”宋涛介绍说,目前这一系列工程的各项预算正在计算当中。
苏联楼改造的新尝试
类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遗留下来的原苏联式建筑,我市还有很多。例如已拆迁青山区呼得木林大街一号、二号街坊,自由路一号街坊、少先28号街坊、一机文化宫、东河区老区委楼等,这些建筑何去何从仍存在争论。包头博物馆副馆长、市文物管理处主任张海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一个有文化的城市,应该有历史的痕迹,这样的城市才是完整的,在社会发展的今天,建筑是可以让人直观地感受城市历史与文明的载体。
尽管如此,青山区大部分原苏联式建筑已经在拆迁中完成了历史使命,剩余的建筑前途未卜,如今,钢32号街坊保护性修缮改造提出了另一种思路。“5年前,香港的宝龙地产就来了一拨人,耗时两三个月对钢32号街坊进行测量计算,确定该小区拆迁无法赢利。后来又有好几家房地产企业来测算,结果和宝龙房地产一样,没有房地产企业愿意拆迁。”宋涛说,当时就提出了两种思路,一种是拆迁,另外一种是修缮改造,没有房地产企业愿意拆迁,反而给钢32号街坊的保护带来了有利的条件,历史也将证明,钢32号街坊的保护性再利用修缮改造远比拆迁重建现代建筑更有价值。
张海斌表示,政府愿意斥资再利用性修缮改造非常有意义,“现在很多地方对老建筑的处理方式都是拆迁,虽然有争议但是也都在这样做,而包头能够在昆区这样的地方保留下面积如此之大的钢32号街坊,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缮改造,我觉得从这点上来说已经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头。”张海斌说,其实对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进行保护与经济建设并不矛盾,保护好再利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,例如钢32号街坊后期将打造风情街等一系列措施,肯定会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发展。
“钢32号街坊的改造,给我市50年以上的老建筑的发展方向,指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,具有试点意义,其他小区也可以参照这个小区的修缮改造规划未来的出路。”张海斌说。
【延伸阅读】
房价暴跌已爆发最危险信号 银行做最坏打算
免责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房天下”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,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;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;文中所涉面积,如无特殊说明,均为建筑面积;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,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。